新闻中心讯(记者 芮雨欣 徐子鑫)8月27日,武汉工商学院第十届“智慧·人生”国学夏令营的百余名学员在学校国学教育研究院、校团委5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湖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工会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专家库专家,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主任委员钱红研究馆员应邀来到研学现场,为学员们主讲《考古写就的曾国故事》,与大家共同开启“文物窥史”的探索之旅。
图为钱红研究馆员作讲座 摄影:田凤高
讲座伊始,钱红研究馆员以“曾国的历史如何?”“曾国与文献记载的随国是什么关系?”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向大家介绍了其新近出版的著作《曾国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围绕书中“曾国华章”“曾随迷雾”“始封江汉”“汉东大国”“曾国职责”“曾随入楚”六大主题,梳理了曾国从江汉地区独领风骚到滋养楚国,最后融入楚文化的发展历程,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曾国700年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建立起立体认知体系。
图为钱红研究馆员作讲座 摄影:田凤高
钱红介绍,曾国是一个存在于西周早期到战国中期、有着非常完整世系的诸侯国。它在以随州为核心的地区,绵延纵横了700余年,留下了灿烂的青铜器文明以及举世瞩目的礼乐文化。“只要是随葬品,每一件器物都有其功能,一件微不足道的器物,极有可能是揭开千年之谜的钥匙。”她表示,曾侯乙墓是一部“礼乐全书”,完整再现了古代贵族礼乐制度中的钟鸣鼎食,其中的曾侯乙编钟则是中国礼乐文明的最高体现。
图为钱红研究馆员作讲座 摄影:田凤高
她通过对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图片的展示与解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剖析了曾随入楚的历史进程。“这是先秦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的典型案例,不仅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荆楚文化风貌,也为中华民族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与精神动力。”她希望学员们能从文物中汲取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学校国学教育研究院教师张凤篪还代表学校向湖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赠送“博观致远育才铸魂,楚韵千年启智润心”锦旗,以表达对湖北省博物馆的感谢。
图为张凤篪教师(右一)代表学校向湖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赠送锦旗 摄影:田凤高
“一整天的参观、演出及听讲让我们得以深度了解湖北的历史与文化,钱老师的讲座更是令我受益匪浅!她带着我们从探索墓主人身份开始,一步步揭开了曾国的神秘面纱。这种基于实证,不断求索的‘考古精神’将持续激励我不断前行。”来自学校2024级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媒专业的学生胡诗羽在返校回程路上感慨道。
图为学员们认真聆听讲座 摄影:田凤高
据悉,此次实地研学作为本届国学夏令营的一堂重要课程之一,国学教育研究院教师张凤篪与湖北省博物馆社教部教师温静早在今年8月初便进行了接洽,详细商定了当日行程、门票预约、讲座安排等诸多事宜。研学当日,百余名学员还在湖北省博物馆陈珊琦、黄晶晶、孙楚缘三位讲解员的带领下,沉浸式参观湖北省博物馆,走近荆楚文化、品读曾随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并观看了编钟表演,近距离欣赏楚文化古韵。
图为学员们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摄影:田凤高
图为学员们观看编钟表演 摄影:田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