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形势下内江市经济开发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市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内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内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现将《内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13年3月29日——4月29日。
市民可用信件、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网上留言回复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规划编制单位研究参考,对于其中的合理化建议,将酌情予以采纳。
若公众对本规划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以下单位:
委托单位:内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方式:0832-2268779
联系人:夏强军、向利
Email:1442385622@qq.com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东起沱江,西至内遂高速公路片区,南至内宜高速公路,北至汉安大道西延线。包含脚盆田社区、松山社区、苏家社区全部,以及交通乡、四合乡、靖民镇和白马镇的一部分,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2.56k㎡,其中现状建成区面积近7.98k㎡。
本次规划结合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区划,将白马组团纳入未来整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之内,内江经济开发区的远期总面积控制约60平方公里左右。
二、现状地形
规划区属浅丘地形,整个地势以西北部大梁山、东北部五星墩和中部打锣山等相对较高,规划区高程在290m—390m之间。地势为北侧和西南侧低,东北侧高,地势较低区域高程在290m-320m之间。中间和东北部有许多缓丘及浅山,高程在340m-390m之间。北部、西部、西南部地势相对平缓,高程在320m-340m之间。规划区内380M以上制高点4处。
三、《内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原则
1.产城一体、两化互动:
2.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3.四态合一、综合配套:
(二)规划区产业发展规划
1.产业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具有持续强劲竞争优势、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大的产业集群,规模企业总产值在区内的比重达到70%以上。
2.主要产业发展类型
(1)主要产业:以汽车产业配套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及电子电器制造加工业。
(2)重点发展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汽车和建筑为导向的新材料产业;
(3)产业发展方向以汽车产业配套为主的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及电子电器制造加工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汽车和建筑为导向的新材料产业。
(三)规划定位
1.战略定位:高效率的现代制造业功能区、现代化的产城一体示范区
2.产业定位:以机械制造、汽配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的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
3.形象定位:在全省范围内具有特色和创新机制的产业新城。具体体现为活力、智慧、文化、山水。
(四)规划理念
1.产业构筑——活力嵌入、产城联动(高端化业态)
2.空间结构——城山相融、疏密有致(现代化形态)
3.功能布局——轴带合力、多元共建(特色化文态)
4.生态营城——理水筑湖、宜业宜游(优美化生态)
(五)产城一体发展规划
1.产城一体发展策略:功能复合、职住平衡、配套完善、布局融合。
2.产城一体空间规划
(1)产业片区中心:产业片区中心位于内威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结合跃进水库周边良好生态环境形成集产、研为一体的城市产业总部基地,同时也是城西新城的中心功能所在。
(2)生活片区中心:规划成渝高速公路以北区域的居住生活用地,作为主城区的一个生活居住片区,规划形成一个生活片区中心,位于汉渝大道和甜城大道交叉口处,集中布置商业、商务等城市片区级配套设施。
(六)规划结构
规划区总面积为32.56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26.19km2,呈“一轴一带两心四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1.一轴:汉渝大道城市发展轴。
2.一带:寿溪河—沱江滨水发展带。
3.两心:即两个产城单元中心。分别由产业片区中心和生活片区中心组成。
4.四区:是规划区内的四大主要功能片区:城市综合居住功能片区、总部研发及一类工业发展区、二类工业聚集发展区、远期工业发展区。
(七)用地布局规划
1、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651.6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24.88%。
2、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61.8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2.36%。
3、商业用地面积为100.85公;商务设施用地面积为45.21公顷。
4、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893.2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34.11%。
5、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397.6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5.18%。
6、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为425.0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6.23%。其中公园绿地325.84公顷;生产防护绿地99.23公顷。
7、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15.1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584%
8、规划特殊用地面积为2.83公顷。
(八)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以寿溪河生态景观带为主,以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侧的生态廊道为辅的绿化骨架,构成“一带两廊五线七园”的绿地结构。
“一带”:沿寿溪河至沱江的滨水绿化景观带;
“两廊”:以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侧的防护绿带形成的生态绿化廊道。
“五线”:汉安大道、汉渝大道、规划5路、规划9路、内威入城路的线型绿化带。
“七园”:三星湾生态公园;寿溪河公园;大梁山生态公园;铁路文化公园;松山公园;太子湖生态公园;跃进水库商务公园。
(九)景观风貌规划
1、建设三大风貌分区:现代居住景观风貌区、现代工业景观风貌区、现代总部研发风貌区。
2、处理两类景观界面:包括城市对外展示面及滨水景观界面。
3、打造“五轴多点”景观轴线与节点
五条景观主轴:规划甜都大道、汉渝大道、规划5号路和规划11号路、内威高速入城大道作为规划区景观的主骨架,形成特色鲜明的景观主轴。
多处景观节点:按照功能型节点、门户型节点和开放空间节点三大类型,共设置17处景观节点。
(十)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1)对外公路交通:已建成的成渝、内宜、内遂三条高速在规划区形成三角形环线,规划内威高速经内遂高速冷家湾立交向西延伸至威远县。
(2)对外铁路交通:规划将贯穿规划区的成渝铁路迁至绕城高速外围通过(内遂高速段),并在白马设置客货共用站。
2、路网布局
除甜都大道外,规划在商贸及居住片区形成“四横一纵”的主干路网格局,其中“四横”分别为:汉安大道、两条规划干道、江主干道;“一纵”为规划铁站路-壕子口路。
除汉渝大道外,在工业区形成“三横两纵”的主干路网格局,其中“三横”分别为:规划工业区5号路、规划工业区9号路、内威高速入城线;“两纵”分别为内遂高速西侧规划主干道及东侧32m主干道。
为适应新形势下内江市经济开发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市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内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内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现将《内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13年3月29日——4月29日。
市民可用信件、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网上留言回复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规划编制单位研究参考,对于其中的合理化建议,将酌情予以采纳。
若公众对本规划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以下单位:
委托单位:内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联系方式:0832-2268779
联系人:夏强军、向利
Email:1442385622@qq.com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东起沱江,西至内遂高速公路片区,南至内宜高速公路,北至汉安大道西延线。包含脚盆田社区、松山社区、苏家社区全部,以及交通乡、四合乡、靖民镇和白马镇的一部分,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2.56k㎡,其中现状建成区面积近7.98k㎡。
本次规划结合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区划,将白马组团纳入未来整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之内,内江经济开发区的远期总面积控制约60平方公里左右。
二、现状地形
规划区属浅丘地形,整个地势以西北部大梁山、东北部五星墩和中部打锣山等相对较高,规划区高程在290m—390m之间。地势为北侧和西南侧低,东北侧高,地势较低区域高程在290m-320m之间。中间和东北部有许多缓丘及浅山,高程在340m-390m之间。北部、西部、西南部地势相对平缓,高程在320m-340m之间。规划区内380M以上制高点4处。
三、《内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原则
1.产城一体、两化互动:
2.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3.四态合一、综合配套:
(二)规划区产业发展规划
1.产业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具有持续强劲竞争优势、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大的产业集群,规模企业总产值在区内的比重达到70%以上。
2.主要产业发展类型
(1)主要产业:以汽车产业配套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及电子电器制造加工业。
(2)重点发展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汽车和建筑为导向的新材料产业;
(3)产业发展方向以汽车产业配套为主的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及电子电器制造加工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汽车和建筑为导向的新材料产业。
(三)规划定位
1.战略定位:高效率的现代制造业功能区、现代化的产城一体示范区
2.产业定位:以机械制造、汽配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的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
3.形象定位:在全省范围内具有特色和创新机制的产业新城。具体体现为活力、智慧、文化、山水。
(四)规划理念
1.产业构筑——活力嵌入、产城联动(高端化业态)
2.空间结构——城山相融、疏密有致(现代化形态)
3.功能布局——轴带合力、多元共建(特色化文态)
4.生态营城——理水筑湖、宜业宜游(优美化生态)
(五)产城一体发展规划
1.产城一体发展策略:功能复合、职住平衡、配套完善、布局融合。
2.产城一体空间规划
(1)产业片区中心:产业片区中心位于内威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结合跃进水库周边良好生态环境形成集产、研为一体的城市产业总部基地,同时也是城西新城的中心功能所在。
(2)生活片区中心:规划成渝高速公路以北区域的居住生活用地,作为主城区的一个生活居住片区,规划形成一个生活片区中心,位于汉渝大道和甜城大道交叉口处,集中布置商业、商务等城市片区级配套设施。
(六)规划结构
规划区总面积为32.56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26.19km2,呈“一轴一带两心四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1.一轴:汉渝大道城市发展轴。
2.一带:寿溪河—沱江滨水发展带。
3.两心:即两个产城单元中心。分别由产业片区中心和生活片区中心组成。
4.四区:是规划区内的四大主要功能片区:城市综合居住功能片区、总部研发及一类工业发展区、二类工业聚集发展区、远期工业发展区。
(七)用地布局规划
1、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651.6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24.88%。
2、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61.8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2.36%。
3、商业用地面积为100.85公;商务设施用地面积为45.21公顷。
4、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893.2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34.11%。
5、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397.6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5.18%。
6、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为425.0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6.23%。其中公园绿地325.84公顷;生产防护绿地99.23公顷。
7、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15.1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0.584%
8、规划特殊用地面积为2.83公顷。
(八)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以寿溪河生态景观带为主,以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侧的生态廊道为辅的绿化骨架,构成“一带两廊五线七园”的绿地结构。
“一带”:沿寿溪河至沱江的滨水绿化景观带;
“两廊”:以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侧的防护绿带形成的生态绿化廊道。
“五线”:汉安大道、汉渝大道、规划5路、规划9路、内威入城路的线型绿化带。
“七园”:三星湾生态公园;寿溪河公园;大梁山生态公园;铁路文化公园;松山公园;太子湖生态公园;跃进水库商务公园。
(九)景观风貌规划
1、建设三大风貌分区:现代居住景观风貌区、现代工业景观风貌区、现代总部研发风貌区。
2、处理两类景观界面:包括城市对外展示面及滨水景观界面。
3、打造“五轴多点”景观轴线与节点
五条景观主轴:规划甜都大道、汉渝大道、规划5号路和规划11号路、内威高速入城大道作为规划区景观的主骨架,形成特色鲜明的景观主轴。
多处景观节点:按照功能型节点、门户型节点和开放空间节点三大类型,共设置17处景观节点。
(十)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1)对外公路交通:已建成的成渝、内宜、内遂三条高速在规划区形成三角形环线,规划内威高速经内遂高速冷家湾立交向西延伸至威远县。
(2)对外铁路交通:规划将贯穿规划区的成渝铁路迁至绕城高速外围通过(内遂高速段),并在白马设置客货共用站。
2、路网布局
除甜都大道外,规划在商贸及居住片区形成“四横一纵”的主干路网格局,其中“四横”分别为:汉安大道、两条规划干道、江主干道;“一纵”为规划铁站路-壕子口路。
除汉渝大道外,在工业区形成“三横两纵”的主干路网格局,其中“三横”分别为:规划工业区5号路、规划工业区9号路、内威高速入城线;“两纵”分别为内遂高速西侧规划主干道及东侧32m主干道。
相关附件: